在12月1日于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大会上,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、“中国心”年度十佳发动机评委会主任王建昕带来了关于《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展趋势》的报告,报告中指出的发动机关键技术应用趋势得到了广泛关注,以下为节选。
在12月1日于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大会上,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、“中国心”年度十佳发动机评委会主任王建昕带来了关于《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展趋势》的报告,报告中指出的发动机关键技术应用趋势得到了广泛关注,以下为节选。
◆缸内直喷(GDI)——GDI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和实现稀燃。欧、美、日三大市场新车中的GDI汽油机占比快速提高,2015年欧洲市场新车中GDI应用占比已达75%,中国市场也超过25%。现在,中置GDI也开始在欧洲车企流行。
◆双喷油系统(GDI+PFI)——两种喷射系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切换使用,PFI主要用于冷启动和中小负荷工况,GDI主要用于要求多次喷射及中高负荷工况。目前采用双喷油系统的品牌有奥迪和丰田。
◆直喷+增压(GDI+TURBO)发动机的小排量化——以GDI+TURBO为核心技术的小排量化发动机显著提高了热效率和动力性。2015年,欧美新开发汽油机中采用GDI+TURBO技术的发动机占比超75%。
◆提高压缩比——国际上已有多家企业实现发动机高压缩比,增压机型压缩比≥10.5∶1,非增压机型为12~13∶1。另一方面,提高压缩比和增压小排量导致了“超级爆震”的发生,这是业界研发新难点。
◆高滚流比及高速燃烧技术——提高进气滚流强度可以加速油气混合,加速火焰传播。高速燃烧可以抵消稀燃和废气再循环技术带来的燃烧不稳定问题,提高燃烧效率和热功转换效率。
◆米勒/阿特金森循环——米勒循环与阿特金森循环原理相似,都是以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原理来提高热效率。这种技术最先应用于丰田、本田的混合动力发动机,后在日本车企普通汽油机上使用。
◆自动启停技术(Start-Stop)——即汽车停驶和怠速时停止发动机运转,汽车起步时快速启动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,启停技术的节油效果一般在3%~5%。
◆废气再循环(EGR)——EGR在汽油机上使用可降低泵气损失,进而改善中低负荷油耗。2014年,日本新生产的10款车用汽油机中有6款采用了冷却EGR技术。
◆可变机油泵和可变冷却水泵——即电控水泵和电控机油泵,可根据发动机工况合理改变其压力或流量,降低整车油耗约1%~1.5%。电控水泵和电控机油泵的应用加快,2014年欧、美、日共有6家企业应用,现在向国内普及。
◆稀释稀燃——清华大学在2010年提出了“稀释稀燃=空气稀燃+废气稀释”的思路,可以改善油耗7%~8%,同时降低NOx排放。
◆低温压燃高效发动机——为提高热效率,业内提出了“均质压燃(HCCI)”,但目前面向产业化的研究仍在进行中。中国研究者从燃料与燃烧融合入手,走“低温压燃”技术路线,以期实现高效率、低排放内燃机目标。